行業動態
山東省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管理使用現場交流培訓會議在肥城市召開
7月22日,全省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管理使用現場交流培訓會議在肥城市召開。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建武出席會議并講話;泰安市副市長袁久黨致辭;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潘紅春主持會議;泰安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兆泉出席會議。與會人員集中觀看了肥城市推進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專題片,肥城市等6個縣市區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在全省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管理使用現場交流培訓會上,劉建武指出,各地在推進公益性安葬(放)設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學習借鑒肥城等地經驗做法,把“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這條主線貫穿規劃選址、建設過程、管理使用各環節。要在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管理過程中堅持“五個注重”,即注重因地制宜、注重示范帶動、注重及時糾偏、注重宣傳引導、注重把握好政策,確保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管理使用有序推進。
會前,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肥城市桃園鎮營里村、王莊鎮東尚村、小姜莊村、新城街道孫小村、四合村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使用管理情況。各地民政局殯葬管理工作負責同志圍繞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規范管理使用等問題進行了現場交流,觀摩點村黨支部書記也通過直播的方式,與各分會場與會同志分享各自的經驗做法。
近年來,肥城市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因地制宜,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總結提出了“深埋還耕、深埋造林、樹葬公益林、臥碑、骨灰堂、壁葬”等6種節地生態安葬模式。當前肥城市已開工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488處,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90%以上,已基本實現了公益性公墓從建設到管理到使用的規范化,探索出具有肥城特色的“3410”模式,為推進全省殯葬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借鑒。
“肥城經驗”是近年來我市著力推進殯葬改革,健全完善公益性惠民殯葬服務體系的一個縮影。我市將貫徹落實全省會議精神,全面宣傳推廣“肥城經驗”,立足減輕群眾喪葬負擔,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安葬需求,統籌推進節地生態綠色公益性公墓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