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行業動態/沂水縣殯葬改革經驗對全國各地有啟發借鑒意義—— 補齊設施服務短板 全面推行惠民禮葬

沂水縣殯葬改革經驗對全國各地有啟發借鑒意義—— 補齊設施服務短板 全面推行惠民禮葬

2021-10-11 10:10:08 江西泰恒工藝品有限公司 閱讀 613

“沂水殯葬改革織密了‘生老病死’的民生保障閉環,實踐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學習推廣?!?月25日,在山東沂水“惠民禮葬”改革專家研討會上,與會代表紛紛為殯葬改革“沂水樣本”點贊。

沂水殯葬改革經驗做法何以能被全國各地學習推廣?

作為我國殯葬改革試點地區,沂水縣在深入調研、廣泛座談、充分征求意見基礎上,從2017年5月10日起把殯葬服務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范疇,實施以“惠民禮葬”為核心的殯葬改革。

歷經實踐檢驗,沂水推進生態文明與移風易俗深度融合,解決了殯葬領域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了“全民惠葬、厚養禮葬、逝有所安”的殯葬改革模式,繪就了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惠民禮葬”補齊民生服務領域短板

推行殯葬改革前,沂水安葬用地壓力大,喪葬習俗繁雜,群眾負擔沉重。沂水縣委、縣政府組織人員調研發現,農村陳規陋習多集中在殯葬環節,逝前修墳、裝棺再葬、喪事大操大辦、披麻戴孝等習俗多年存在,人們受傳統觀念影響和礙于情面,不得不“隨大流”。

為了讓喪事不再難辦,2017年5月10日,沂水在全國率先實行“殯葬全免費”政策,對具有沂水戶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遺體運輸、火化、骨灰盒和公益性公墓使用、墓碑及刻碑費用全部免除,由縣鄉兩級財政承擔,群眾不花一分錢就能辦好身后事。

改革實施過程中,沂水堅持黨委和政府高位推動,落實縣鄉村三級書記一起抓態勢,堅持“三為主”“三不準”“三嚴禁”原則,將殯儀館由自收自支單位改成了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本著“就近就便、尊重群眾意愿”原則,統一規劃建設110處節地生態型公益性公墓,回歸殯葬服務公益屬性,實現基本殯葬服務普惠化、均等化。

為充分調動群眾推進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沂水印發致全縣黨員干部、企業家、群眾的一封公開信,督促相關人員帶頭響應殯葬改革政策,與群眾算清經濟賬、土地賬、資源賬、安全賬、環境賬、祭祀賬六筆賬,凝聚了全社會支持殯葬改革的共識。對全縣1040個村紅白理事會進行重組,建立章程、加強培訓、規范行為,在免費治喪服務中倡導移風易俗。

與此同時,出臺《沂水縣文明殯葬規程》,對殯、葬、祭各環節進行規范,進一步完善殯葬改革工作制度體系。在全縣推廣普及“播放哀樂、宣讀逝者生平、鞠躬告別”的“追思會”喪禮新模式,徹底轉變群眾殯葬陳規陋習。編排體現沂水殯改歷程的方言話劇《櫻桃崮下》,建成全國第一個移風易俗教育基地,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殯葬新風。

截至今年5月18日,沂水已有35202戶逝者家庭享受到“殯葬全免費”政策,公墓安葬率達100%,“追思會”舉辦率達90%以上,累計節約社會殯葬支出8.8億元、土地1000余畝、木材3萬立方米,徹底解決了殯葬難、殯葬貴、“死不起”等問題,讓每一位逝者保持了最后的體面和尊嚴。

“惠民禮葬”改革經驗做法全國學習推廣

因實施“殯葬全免費”政策,沂水在2019年山東省移風易俗群眾滿意度調查中居全省137個縣(市、區)第一名。今年3月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確定為“全國第七批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

為全方位反映沂水殯改過程中凝練形成的公益性公墓建設、六項基本殯葬服務全免費、“追思會”文明喪禮模式等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民政部辦公廳于5月13日下發關于學習推廣山東省沂水縣“惠民禮葬”改革經驗做法的通知。

該通知稱,沂水縣推行的殯葬改革,已經成為新時代黨和政府密切群眾關系的重要紐帶,成為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抓手,有力提升了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有效解決了廣大群眾殯葬領域的煩心事和操心事。在殯葬改革中堅持黨委和政府高位推動、堅持殯葬服務公益屬性、堅持補齊殯葬設施建設短板、堅持多措并舉推進移風易俗的經驗做法,對全國各地具有啟發借鑒意義。

殯改移風易俗助力鄉村振興

為更好向全國展示沂水殯改經驗,5月24日至25日,山東沂水“惠民禮葬”改革專家研討會舉辦。會前,專家學者深入公益性安葬示范點和移風易俗教育基地參觀考察,尋特色、看亮點、學經驗;會上,大家結合各自在殯葬工作上的研究,剖析“惠民禮葬”改革實踐價值,把脈沂水殯葬改革發展。

大家一致認為,殯葬改革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問題導向,正確處理好供給與需求、政府與市場、公益性與經營性、殯葬人才與生命教育、文化傳承與改革創新的關系,把殯葬移風易俗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殯葬事業改革發展。

“沂水站在很高的政治高度,把涉及重大社會變革的殯葬工作這一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問題,通過‘惠民禮葬’模式進行了生動的解讀?!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李蘭說。針對各地不同風土人情,李蘭建議在尊重公序良俗基礎上,加強殯葬制度規范化建設,完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滿足群眾多樣化殯葬服務需求,將生命文化教育融入服務中,提升殯葬服務社會功能內涵。

同樣,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孟浩看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殯葬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元化,要在推進惠民殯葬提標擴面、弘揚先進殯葬文化、加快殯葬設施規劃建設方面下功夫,統籌考慮墓穴使用年限等問題,加快構建殯葬領域長效管理機制。

“注重生命文化教育,蘊含創新理念,值得借鑒推廣?!敝袊鴼浽釁f會秘書長孫樹仁認為,沂水“惠民禮葬”體現了生命的尊嚴性和死亡的平等性,讓每一位逝者都能“逝有所安”,是善政、仁政。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生命文化學院院長何振鋒表示,沂水殯葬改革解決了“死不起”“葬不起”、喪葬陋習和環境保護等問題,在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殯葬服務供給、強化輿論宣傳引導、傳承優秀殯葬文化等方面實現了“破冰”性探索。改革也促使沂水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心轉變,切實保障了群眾基本殯葬需求,提升了殯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在泰康健康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紀念園執行官陳平看來,殯葬改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發動全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建共治,光靠政府力量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應發揮政府、企業、個人作用,遵循市場規律,強化科技賦能,形成公益性為主導、經營性為補充、節地生態為導向、城鄉統籌的安葬服務格局。

山東社會科學院省情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研究員侯小伏表示,沂水充分尊重和發揮群眾主體地位和作用,堅持守正創新,破解了土地流轉難題,用自己的改革探索,豐富了殯葬改革內涵,贏得了民心。

此外,參會專家學者還圍繞喪禮改革、人才隊伍、公墓規劃、服務管理等主題,談體會、話觀點、提建議,為殯葬移風易俗如何服務于基層治理建言獻策,更為加快農村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提供思路。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6.8)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