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殯葬文化/鎮墓獸和天王俑,納骨堂廠家帶你了解一下古代喪葬鎮墓的習俗

鎮墓獸和天王俑,納骨堂廠家帶你了解一下古代喪葬鎮墓的習俗

2021-6-18 09:06:42 江西泰恒工藝品有限公司 閱讀 973

天王俑是唐朝葬儀的組成部分之一,起鎮墓作用。它與鎮墓獸一起,多擺設在墓道或墓室前面,鎮墓獸在前,天王俑在后,通常成對出現,左右各一,文獻中將它們合稱為”四神”。

天王俑一般成對隨葬,多置于墓門兩側,起鎮惡驅邪的作用,以保護墓主的尸首、財物及靈魂不受侵擾。所以天王俑皆作武士裝扮,身材魁梧,頭戴盔冠,身穿鎧甲,但也未能掩飾住其發達肌肉。

天王傭一般都腳踩夜叉。夜叉為梵文譯音。亦譯作”野叉”、”藥叉”、”閱叉”、”夜乞叉”等。佛經中指一種惡鬼,列為天龍八部神眾之一,在民間夜叉是陰間獨有的鬼怪生物。

古代對死者在冥間的生活真是關照有加,人們除為其預備在陰間所需的一切物質外,還對其生命財產安全給予充分保證,所以自戰國時就流行鎮墓獸隨葬。北朝、隋及初唐時,盛行以甲胄裝束的鎮墓獸和武士俑各一對隨葬,可謂是為死者的生命財產提供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長沙咸嘉湖唐墓出土鎮墓獸及武士俑各一對,就是青瓷鎮墓俑及武士俑的代表作。后來二者合而為一,由天王俑取代。天王俑源于佛教中統領一方的護法神,習慣被置于寺院門前或者佛像前等處。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后,逐步漢化。佛法護衛神逐漸失去原來的姿容和身份,成為經過藝術夸張的中國武士形象,其象征意義已經超越佛教領域,成為凡人世界正義、威猛的象征。天王俑既能降魔伏妖、守護佛法,也能驅鬼避邪、保護墓主安寧。因此天王俑往往被達官貴人奉為死后的保護神。佛法無邊,有天王俑的保護,死者可保萬無一失。

天王俑是唐代新出現的殉葬俑,最早出現在武則天時代。天王俑與鎮墓獸對稱置于墓門內,與十二生肖俑一起被稱為”四神十二時”,用于辟邪和保護墓室安全,確保墓主亡靈平安。這件三彩天王俑的形象就是按照傳說中的天神塑造的。藝術家在創造的時候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運用夸張的手法,通過高矮強弱的鮮明對比,表達出正義必將戰勝邪惡的主題。

江西泰恒工藝品有限公司大型的納骨堂實業企業,專業生產打造的全新納骨堂產品,是您值得信賴的品牌好廠家哦!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